当“柳州—钦州—东盟”铁海联运专列的汽笛划破柳州铁路港的长空,56个满载汽车零配件的集装箱踏上“铁路+海运”的跨境之旅,一条连接内陆工业重镇与东盟市场的黄金通道正式贯通。这不仅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又一里程碑,更是“柳州制造”借势开放东风、拥抱全球市场的生动注脚。

柳州,这座被誉为“中国汽车城”的工业重镇,凭借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和完备的产业配套,成为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与出口的核心基地。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,“柳州制造”在东盟市场的认可度持续攀升,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成套配件首次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雅加达,到如今专列常态化开行,背后是汽车零配件出口需求的爆发式增长——今年前10月,仅“柳州—钦州”线路就发送汽车零配件8424标箱,数据印证着“柳州制造”走向东盟的强劲动能。

“柳州—钦州—东盟”专列的独特价值,在于构建了“陆运高效衔接、海运通达全球”的物流闭环。铁路运输大运能、全天候、低损耗的优势,让货物从柳州出发“一路绿灯”直达钦州港;而北部湾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枢纽,无缝衔接国际班轮,让“柳州制造”快速抵达马来西亚,大幅缩短运输时效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柳州铁路港正式纳入北部湾港内陆港体系,意味着内陆城市与出海口岸实现“港港联动”。这种“班列+班轮”的联动模式,既拓展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辐射半径,更让“内陆有港口、出海更便捷”成为现实。

这趟专列的意义,早已超越单纯的物流运输范畴。从区域发展来看,它串联起柳州的制造业集群、钦州的港口优势与东盟的市场需求,形成“生产—运输—消费”的跨境产业链条,为西部省份对外开放提供了可复制的“柳州样本”;从经贸合作来看,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,专列的开行恰逢其时,既为东盟国家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汽车零配件,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,也为“柳州制造”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,实现双向赋能、互利共赢;从绿色发展来看,铁路与海运的低碳属性,让跨境贸易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碳排放,契合了全球绿色发展的潮流,彰显了中国开放发展的责任与担当。

站在新的开放起点,“柳州—钦州—东盟”铁海联运专列只是一个开端。未来,随着线路的优化、班次的加密、覆盖国家的拓展,这条钢铁动脉必将承载更多“柳州制造”乃至“广西制造”走向东盟、走向世界。(王晓东)

 

标题:钢铁动脉穿山海,铺就“柳州制造”出海黄金道

地址:http://www.fangcetianxia.cn/fzjj/391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