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前三季度,铁路建设加速推进,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37亿元,同比增长5.8%,投产新线968公里,这组沉甸甸的数据,不仅勾勒出中国铁路建设的强劲势头,更成为宏观经济稳增长的生动注脚。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下,铁路建设以精准发力的投资、蹄疾步稳的推进,彰显出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内需、激活产业链、赋能区域发展的关键作用,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铁路建设是稳投资、扩内需的“压舱石”。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、先导性产业,铁路投资具有产业链长、带动性强的鲜明特点,能有效拉动钢铁、水泥、工程机械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。前三季度5937亿元的投资规模,如同精准注入经济肌体的“强心剂”,既对冲了短期经济波动的压力,又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。 这种“投资-建设-产出”的良性循环,既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又通过提升运输效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,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筑牢了坚实基础。

路网加密是促协调、惠民生的“连心桥”。从沈阳至佳木斯高铁完善东北区域交通网络,到襄阳至荆门高铁激活中部地区发展潜力,新线新站的开通运营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,更推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,激活了沿线旅游、商贸等产业活力,让铁路成为名副其实的“民生线”“致富线”,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。铁轨延伸之处,缩短的不仅是地域之间的距离,更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技术创新是提效能、谋长远的“发动机”。铁路建设的高质量推进,离不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赋能。铁路建设中广泛应用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工艺,让铁路建设从“规模增长”迈向“质量跃升”。成渝中线高铁缙云山隧道采用智能掘进系统,施工效率提升三成;重点项目同步推进环评、水保与征地拆迁,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。从“北斗+5G”的智能巡检,到绿色低碳的建设理念,铁路建设正以科技创新为笔,描绘出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新图景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站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,铁路投资的持续增长既是对过往努力的总结,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承诺。随着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,更多重点工程将加速落地。这铿锵前行的钢铁巨龙,不仅铺就着交通的坦途,更承载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底气,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,书写出更多稳增长、惠民生、促发展的崭新篇章 。(王晓东)

 

标题:铁轨铿锵绘宏图,为经济复苏注入硬核动能

地址:http://www.fangcetianxia.cn/fzjj/38881.html